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至八節上)
很多人都不想失戀,但很多人也因為失戀而重新調整自身方向,結果跨過那要命的關口之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美國傳奇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曾經提出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要是你失戀,想忘記那個女人,就寫書吧。把她寫出來,寫成故事,你就能夠痊愈了。
這句名言,後來被導演Marc Webb挪用到他的首部電影作品《心跳500天》裏,成了友人安慰男主角被女神Summer耍得團團轉時候的重要對白。反正既成事實,非閣下一人之力可以 挽救,憋着也是憋着,何不嘗試把這種至痛至甜至酸至苦的感覺寫下來?不僅可以打發失戀後膠凝窒礙那種度日如年的感覺,還能安撫情緒,發洩不滿,甚至一不小 心,成了下一個暢銷小說的作者,開啟你人生另一道大門呢。
愛得愈多,失戀的次數愈多,我愈是相信,每個人走進你的生命,都自有其理由與使命。她來, 也許不是給你一個幸福的結局,而是讓你學懂一點甚麼,或者讓你的生命轉向,因失戀而辭工發奮,重新上路。也許她來就是要讓你成為一個作家或者建築師,也許 那人的無端傷害是為了讓你悔悟自己以往對待戀愛那種唾手可得的隨便態度,誰知道呢?如果你繼續任由自己浸在泥沼中等待沒頂,不是浪費了每滴流下的血與淚了 麼?那一切犧牲,不是全都沒有意義了麼?
與其暴飲暴食胡思亂想,不如寫書吧。即使不能一炮而紅,記下曾經有過那麼敏感溫柔的自己,他日回看,也是美好的。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第一次聽到時,深深憾醒沈睡的心........在美國,一位白人婦女帶著6歲大的兒子出遠門,叫來了計程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6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怎麼會長得黑嚕嚕?』 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 此時白人婦女告訴兒子:『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兒子沈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天父在懲罰他』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很想知道這白人婦女怎樣回答? 媽媽說:『他是個很好的人, 也沒有做壞事。 咱們家花園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啊!』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黑色的?』孩子想了一下,『對啊!都是黑的。』『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 『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
天 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著,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而下,心想:『為黑人被世人瞧不起身,今日,這位白人婦女如此溫婉地教導孩子,解除孩子心中對我的恐懼,為我祈 禱與祝福,真得好好的謝謝她。』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為白人母子開車門,感激的說:『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希 望,不再晦暗,夫人,謝謝您!』
很美麗的女子,是不是 ?
不止一次的讚嘆這位美麗的女子那高度智慧的言語,教導孩子不要有分別心的同時,更溫暖了傷痕纍纍的心。
朋友的小女孩今年暑假從倫敦回香港,等待英國高考放 榜成績。她考到三個 A,報讀愛丁堡大學建築系,校方順利取錄,小女孩很高興,人生翻開新的一頁。在學校裏,她有一位親密的同桌女同學,她名叫妮莎,是英國出生的巴基斯坦裔女 孩。一對好朋友,同時報讀愛丁堡的建築系,妮莎也得了三科 A,學校也取錄了。
但是,妮莎的父母不許她北上入學,理由是: 她是伊斯蘭教徒的孩子,根據宗教習俗,女兒未婚,不可以離開家庭。最好不要讀大學,因為父母要為她物色出嫁的丈夫,他在巴基斯坦北部的一條村莊,已經交換 照片,雙方父母甚為滿意。其次,即使要讀大學,也必須在倫敦市內,離家住進幾百哩外的宿舍,有違婦道。女兒很想讀書。大學也在催促。考得這樣的成績是不容 易的。妮莎跪在父母膝前哀求:我不想出嫁,我年紀還小,我想當建築師,讓我去蘇格蘭。
父母出動叔伯親戚,鐵面峻拒。朋友的小女孩在香港過暑假,在網上收到一對好友都能進大學的好消息,但妮莎說:我不可以去了,我的家庭不許,他們要押送我回巴基斯坦,我的建築師之夢,是不可能完成的了,你來替我如願吧,祝你有美滿的前程。
小 女孩在香港很不開心,勸說好友:你離家出走吧,我們一起去愛丁堡,去一個有自由的地方。我問她:英國不早就是自由的國家?移民來到那裏,歸化英籍,妮莎的 父母,絕不是拉登塔利班的同路人,是所謂「溫和的伊斯蘭教徒」。再溫和,原來也限制女兒的人權,這種外來移民,對西方的人權價值毫不認同,該回到巴基斯坦 的,不是女兒,而是這種僵惡的父母。
一對中學的伴侶,從此天各一方。妮莎在電郵中說:明天我要登上伊斯坦堡的飛機,回到「祖國」,住三個月,舉行婚禮,再帶「丈夫」回來,你什麼時候回倫敦渡假,記着來探我。
小女孩眼淺,當夜哭成淚人。我安慰她:要珍惜人生的機會,請記住:這個愚蠢的世界,永遠有許多想爭取自由而不得的人,他們終身都在「國家」的囚籠裏,記住他 們,為他們祈禱,好好讀書,感謝把你養育成才的父母和英國政府,記住不幸的人的血淚,將來,把生命獻給人類的自由事業,讓這個無歡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 陶傑 2010年10月14日
最近在微博貼了一篇關於女人的文章,迅即轉貼逾千。我說:「甚麼女人最可怕?沒有內容的女人最可怕。偏偏具外表的女人大多沒有內容。懶惰,不好學,平生只 對化妝品、包包和高跟鞋有興趣,談來談去也是消費、消費和消費,這種女人年輕還好,至少還有男人願意忍受,韶華一去,誠如一位前輩所說,勢必成了言語無 味、嘮叨的八婆—因為她們已經沒有外表,也沒有內容了。」
談兩性有一條很重要的黃金定律,聰明世故的前輩早在他的著作裏說明:就是必有例外。一旦以為自己是例外,讀者就不 會對號入座了。其實大部分讀者,即使是女人,讀了這些文章,大多心胸廣闊,一笑置之,真正叉起腰來潑婦罵街的,只屬極少數。成熟聰明的人都知道,男人和女 人,當中有品位高的,也有品位低的,說某種性別只有好人沒有壞人只是自欺欺人。如果你問我幹嗎不提男人,我會說,男人比女人更爛、更沒內容,所以不值一提 嘛﹙當然,這個也有例外的。哈哈﹚。
然而路人就是這麼有趣。當你談女人,就有人問你怎麼不談男人;當你轉談男人,就有人問你怎麼不提女人。當你提別 人,就有人問你怎麼不談談自己;可當你談自己,就有人罵你怎麼這麼自戀只談自己不談別人。當你沉默,有人會問你怎麼不說話;當你說話,有人就會問你幹嗎喋 喋不休。當這些人喋喋不休,終於領悟了甚麼的你就冷笑了。
是的,對於這些自己總結不出甚麼又愛批評人家的路人甲乙丙,我們只宜冷笑,不必認真。
多虧Facebook、微博和部落格讓大眾多了太多發聲和被注視的機會,人人都以為自己成了Mean King、Mean Queen,誤以為只要巿井粗俗一點,多十個八個路人留言轉載讚上一句經典,就成了蘇施黃或者Wyman二世,很多人等着你再製造金句。Come on,別這樣天真啦!
觀乎如今大家傳誦的所謂金句,若非幼兒級別,就是不要臉沒身價的粗俗辱罵。那句「我真係接受唔到囉」有甚麼檔次可言?我誠心勸你先讀一下《紅樓夢》或者張愛玲,感受一下何謂譏刺的藝術。
真正經典的譏刺藝術,是有濃有淡的尖酸,俱是綿裏針功夫。表面上乍看還以為是恭維,讓你以為自己被捧起,再把你狠狠摔下,讓旁人因為你聽不出話中玄機的愚魯而一併取笑起來,這才是真正的經典。
素以虛偽著稱的英國人,溫文敦厚的談吐裏,其實針鋒相對。就拿王爾德的戲劇來說吧,明明當時就是諷刺上流社會的虛 矯可惡,可偏偏卻能吸引那些被搔到痛癢處的人前來捧場,看自己被損,還以為事不關己。他譏刺男人,說:「男人是如此懦弱,他們違反世上一切法律,卻又害怕 世人的舌頭」。轉頭又譏諷女人說:「哭是平庸女人的避難所」。他連好人都譏諷一番:「好人也會做出很多傷害人的事來。當然,他們做出最傷害人的事,就是把 壞事看得太重」。
寸人也要讀書的,沒有養分與睿智的寸會很接近吠聲。如果你還天真地認為寸人很型,你更該先多讀一點書。